本報訊(記者 劉姚堯)4月1日,記者從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楊凌示范區堅持以服務企業群眾為宗旨,把著力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不動產登記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五辦”(網上辦、集成辦、上門辦、攻堅辦、延時預約辦)模式不斷優化不動產登記營商環境,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了更優質的不動產登記服務。
楊凌示范區全面建成“互聯網+不動產”網上平臺和微信平臺,實現了高頻事項網上申請、不動產抵押登記不見面辦理。群眾只需在外網提交申請,內網即可辦理。通過省政務網“一窗受理”平臺,業務數據辦理量居全省前列,真正實現了數據共享和“讓數據多跑路、群眾最多跑一次”目標。同時,完成了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庫建設工作,新辦理登記證書實現了紙質證書和電子證書同步進行。今年來,通過網上辦理不動產相關業務近5000件。
為改變原來辦事群眾多窗口辦理不便利的情況,楊凌示范區設立不動產登記納稅“一窗辦事”綜合窗口2個,實現了不動產登記納稅統一收件、窗口并聯辦理。在登記大廳設置了登記信息自助查詢設備,并與區內5家金融機構達成協議,設立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點,實現貸款和抵押登記一站式辦結。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工作,實現二手房過戶和水電氣并聯過戶,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由“多窗、多次、多個事項”向“一窗、一次、集成辦理”轉變,跑動次數減少80%。從土地供應、用地交付、信息共享、優化流程、壓縮時限、及時登記等六方面保障用地交付和登記工作,進一步加快了項目落地,目前15家企業在交地時完成了不動產登記,涉及面積1743畝。
楊凌示范區針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有關不動產登記訴求,梳理服務事項,規范辦事流程,形成“上門服務”事項清單。加強對接聯系,一次性告知群眾所需資料,并按照約定時間上門幫助其完成不動產轉移登記業務。定期深入小區開展不動產登記政策宣傳活動,設立政策咨詢臺,提高群眾對政策的知曉度和理解度,解決產權證辦理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針對安置住房產權證辦理難題,加強調研征求基層意見,建立部門聯動協同工作機制,研究制定了相關政策問答。通過基層鎮(辦)加強宣傳和申請資料審核,設置安置住房產權證辦理點,圓滿完成首批6個安置小區15000余套住房的不動產首次登記工作。
同時,為滿足群眾在周末辦理不動產登記的訴求,楊凌示范區全面推行不動產登記“周末預約延時服務”,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