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9月16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成就。
發布于:2025-09-17
綠色瓊中捧起“金缽缽”
近年來,瓊中聚力發展林下經濟,目前總面積達24.24萬畝,總產值3.74億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飯碗”。
發布于:2025-09-16
慶豐收
9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安太鄉培秀苗寨舉行“秀美培秀·苗韻金秋”燒魚季啟動儀式,通過各種趣味活動慶祝豐收。
發布于:2025-09-15
全國夏糧收購超1億噸
2025年夏糧旺季收購進入收尾階段。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各類糧食經營主體累計收購小麥超1億噸,收購進展整體順利。
發布于:2025-09-15
“智慧農牧民”日子更紅火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圍繞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戰略目標,把數字鄉村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
發布于:2025-09-15
全國耕地面積達19.4億畝
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了“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
發布于:2025-09-12
機收劃算,這筆賬“老把式”算得清楚
稻田黃澄澄,稻谷沉甸甸,機器聲轟隆隆,履帶印跡一道道,又是一個收獲的季節。
發布于:2025-09-12
我國再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9月10日上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七十六屆國際執行理事會會議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正式公布,我國申報的云南元陽哈尼梯田、江蘇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門頭溝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選。
發布于:2025-09-11
糧倉里的新科技
智能扦檢系統精準取樣、智慧監測助力綠色優儲、機器人協作平整糧堆……從入庫、存儲、平倉、分選到加工,糧食產后環節加速邁向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
發布于:2025-09-08
圖片報道
作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區縣的重慶市梁平區,針對農村缺少勞動力的實際情況,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鄉鎮(街道)成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專門為村民種植水稻提供耕田、育秧、栽插、管護、收割、烘干等全流程社會化服務。
發布于:2025-09-08
秋染梯田
9月5日,重慶市黔江區,山間的秋花盛開,把飄著稻香的梯田、山巒、民居掩映成一幅畫卷,美不勝收。
發布于:2025-09-07
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啟動
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9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啟動。
發布于:2025-09-07
農業農村部部署開展秋季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
為確保秋冬種生產用種安全,農業農村部近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秋季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
發布于:2025-09-06
專業助力產業
江蘇省盱眙縣建設“人大代表專業工作室”,讓人大代表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領域探索個性化破題、特色化實踐。
發布于:2025-09-05
西洋參如何在文登“扎根”
20世紀80年代,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率先在省內開展西洋參引種試種工作,歷經40余載探索研究,在農田西洋參高產栽培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發布于:2025-09-05
我國探索建立黃淮地區、東北地區糧食生產技術集成創新高地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近日組織召開糧食生產技術集成創新高地建設暨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展示交流研討會。
發布于:2025-09-04
讓傳統農業展現智慧新圖景
在電力賦能下,廣東農業生產正朝著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發展,走出“不靠天吃飯”的新賽道。
發布于:2025-09-02
前7月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7.4%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日前介紹,今年1至7月,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7.4%。
發布于:2025-09-01
新桃農種出香甜水蜜桃
兩位昔日“白領”,如今都成了種出香甜水蜜桃的新桃農。前不久,在江蘇無錫惠山區今年的優質水蜜桃評選中,陽山鎮高淼潔、張燁琳兩位新農人的家庭農莊雙雙獲得大獎。
發布于:2025-08-29
搶收小麥
8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農墾特泥河農牧場,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機器轟鳴,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發布于: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