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7月31日電(記者張文靜、任延昕)記者31日從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服務中心了解到,經過長久生態治理,月牙泉平均觀測水位穩步回升。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測得的最新數據顯示,月牙泉南岸監測點水位埋深達3.8米,水域面積為31.73畝,均達到20余年來最大值。
月牙泉因與鳴沙山相伴,形成了“沙泉共生,沙不掩泉”的自然地質奇觀,又因其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被稱為“沙漠第一泉”。這一獨特的大漠奇觀有著重要的生態價值,是敦煌生態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5月31日拍攝的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20世紀70年代,敦煌盆地區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月牙泉水位銳減,水域面積持續萎縮,至90年代末,月牙泉平均水深不足1米,水域面積僅剩2.56畝。
2011年,國務院批準《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2011-2020)》。作為規劃中的工程,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于2016年開工建設,2020年通過竣工驗收。
集蓄水補水、試驗示范、河道防洪、生態濕地建設等功能于一體,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成為保護月牙泉的重要舉措。
黃文明介紹,該工程通過修建低壩回灌工程,加大地表水的入滲補給,同時限制月牙泉區域內的地下水開采,抬升月牙泉上游重點地帶的地下水位,緩解周邊地下水位下降趨勢。
景區服務中心主任黃文明說,該工程的實施有效恢復了月牙泉水位,擴大了水域面積。
月牙泉水域形態由消瘦逐漸變得豐滿圓潤,也得益于科研團隊的支撐。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常年開展月牙泉區域水文地質監測研究,并就地下水環境保護等提供建議。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敦煌戈壁荒漠生態與環境研究站開展區域風沙環境監測,通過精準治沙,力爭周邊山不變形、風不改向。該研究站高級工程師安志山表示,目前,月牙泉靠地下水位抬升形成現有水域面積,周邊植被恢復良好,正煥發新的生機。
據悉,近年來月牙泉平均觀測水位穩步回升,至2021年突破3米,此后持續穩定在3.2米左右。
游客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游覽拍照(6月21日攝)。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更加“豐腴清麗”的月牙泉景觀吸引大量中外游客。今年1月至6月,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共接待125.77萬人次,同比增長3.2%。
為更好保護月牙泉,景區服務中心持續采集月牙泉水位數據,精準預警、科學應對水位變化。景區還在關鍵位置架設風速風向觀測設備等儀器,和研究人員共同研究區域沙山動態變化及風沙環境,為精準治沙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