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秋季過敏性鼻炎高發背后的“隱形殺手”
秋季到來,不少過敏性鼻炎患者開始面臨季節性復發的困擾。專家提醒,鼻炎患者需當心秋季花粉的“隱蔽危害”,采取科學物理防護、規范用藥等方式加強應對。
發布于:2025-09-06
白露養生重在潤燥、保暖、調暢情志
7日將迎來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中醫專家介紹,白露時節氣溫下降更明顯、晝夜溫差增大,容易誘發呼吸系統、心血管、皮膚和關節等方面的疾病,養生防病重在潤燥、保暖和調暢情志。
發布于:2025-09-06
新學期伊始,這份“健康錦囊”請收好
新學期伊始,一些學生還沒從假期狀態“切換”過來,有的學生因為環境變化、天氣轉變而出現身體不適。專家提示,剛開學的這段時間正是學生快速適應校園生活、預防秋季常見病的關鍵時期,科學調整生活方式尤為重要。
發布于:2025-09-06
醫療科普不能成為牟利工具
近年來,隨著網絡“自媒體”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醫療科普,但醫療科普質量參差不齊。
發布于:2025-09-05
我國腫瘤治療向精準醫學邁進
今年以來,我國臨床醫療一線涌現出一批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讓腫瘤患者有更小的治療痛苦、更低的毒副損傷、更高的生存質量,這是醫學創新的希望與力量。
發布于:2025-09-05
33歲小伙血壓高達200/130mmHg
日前,在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健康管理門診中,一位33歲的男性患者初診時測量血壓高達200/130mmHg,這個數字讓醫生立即警惕起來。進一步完善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后,結果更加令人擔憂:患者全天平均血壓高達204/132mmHg,夜間血壓也沒有明顯下降。
發布于:2025-09-04
入秋后這菜要常吃,它是養肝高手,一周吃3次,清肝排毒又護眼,價值不容小覷!
在一眾野菜中,馬齒莧的長相尤為獨特。它葉片形如馬牙,莖枝紫紅圓潤,整株植物充滿黏液,是可食野菜中難得的多肉植物。馬齒莧葉青、莖紅、花黃、根白、籽黑,五色齊全,被稱為“五行草”。馬齒莧吃起來酸酸滑滑的,故又叫“酸菜”。
發布于:2025-09-04
挺直腰板!讓孩子遠離脊柱側彎
新學期伊始,孩子們告別假期重返充實的校園生活,身心健康同樣不能忽視。專家表示,脊柱側彎已經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后,危害我國青少年健康的又一大疾病,患病率近年來呈逐漸上升趨勢。什么是脊柱側彎?會帶來哪些嚴重后果?如何早期發現和防治脊柱側彎?聽聽專家怎么說。
發布于:2025-09-02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難題,這樣破解
隨著“銀發浪潮”襲來,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不僅牽動著每個家庭的情感,也考驗著整個社會的保障能力和政策智慧。對此,多地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力求破局。
發布于:2025-09-02
睡覺時突然抖一下,千萬別忽視!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迷迷糊糊快要睡著時,身體突然抽動,甚至還把自己嚇醒了,這是怎么回事?
發布于:2025-08-29
秋季過敏性鼻炎高發,如何應對?
每到夏末秋初,當天氣開始轉涼,許多人鼻子像開了水龍頭、噴嚏一連串、眼睛癢得揉不?!@可能是秋季過敏性鼻炎在作祟。為什么秋季過敏性鼻炎容易發作?如何區分鼻炎還是感冒?過敏性鼻炎可以根治嗎?有哪些預防手段?聽聽專家怎么說。
發布于:2025-08-27
“阿嚏”背后那些事:一天打30多個噴嚏,如何應對過敏高峰期?
一天打30多個噴嚏,鼻子奇癢無比,鼻涕還止不住地流……秋季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過敏性鼻炎又發作了。
發布于:2025-08-27
如何科學應對常見皮膚問題?
臉上反復泛紅、痘痘此起彼伏……你是否也曾因為這些皮膚問題感到焦慮?皮膚狀態往往一目了然,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隨著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變化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各類皮膚問題發生率持續上升。與此同時,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缺乏科學依據的護膚言論,加劇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和認知混亂。正確識別皮膚問題、掌握科學的防治知識,是守護皮膚健康的重要一環。
發布于:2025-08-27
如何辨別和防范“食腦蟲”感染
暑期,不少家庭選擇前往戶外戲水游玩。近期出現了幾起兒童玩水感染“食腦蟲”的病例。什么是“食腦蟲”?“食腦蟲”會帶來哪些危害?預防“食腦蟲”感染有哪些有效措施?
發布于:2025-08-26
年齡相關性聽力損失早干預或有助預防癡呆癥
年齡相關性聽力損失是癡呆癥的一個已知風險因素,《美國醫學會雜志·神經病學卷》近日刊載的一項研究顯示,對其進行早期干預可能會降低因此患癡呆癥的風險。
發布于:2025-08-25
想長壽,睡前三不宜、晨起三不要、飯后三不急!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對人們的健康和壽命起到了主要作用,剩下的是遺傳、社會因素、醫療條件及氣候的影響??梢?,在決定健康和壽命長短這件事情上,生活方式有著重要影響。專家建議平時應做到——睡前三不宜、晨起三不要、飯后三不急。
發布于:2025-08-25
處暑時節養生應注重養陰潤燥
處暑節氣即將到來。處暑意味著“出暑”,炎熱漸退、氣溫下降。此時晝夜溫差加大,空氣濕度降低,人體呼吸道易受刺激,慢性支氣管炎、咽喉炎等疾病高發。中醫專家提醒,應遵循“養陰潤燥”的原則,安然度過季節交替時期。 中醫認為,處暑時節可以適當吃一些桃子、葡萄、梨等水果。新華社記者 帥才 攝 中醫認為,人體需順應節氣變化調整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有助于收斂心神,避免秋燥導致的失眠、乏力。處暑時節,脾胃功能易受溫差影響,出現消化不良等癥狀。可以適當吃山藥、南瓜等健脾食材,山藥煮粥、南瓜蒸食都是不錯的選擇,既能補益脾胃,又易
發布于:2025-08-22
怎樣吃“苦”,讓健康不再“受苦”?
一盞清茶、一片苦瓜、一劑湯藥、一捧蓮子……在中國人的味覺版圖中,苦味扮演著特殊的角色???,本義指苦菜,后來延伸為一種味覺體驗,又因其口感令人不適,“苦”被引申為難受、痛苦。
發布于:2025-08-22
雞蛋怎么吃更有營養?每周吃夠這個量讓你更健康
雞蛋簡單易得、食用便捷,富含優質蛋白質、卵磷脂、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發布于:2025-08-22
秋天養生怎么吃?記住這4字口訣
秋天養生怎么吃?記住“少辛增酸”4個字,抓住“調和五味、滋養肺陰”的關鍵,既能順應節氣變化,又能為冬季健康打基礎。
發布于:2025-08-21